自打造“最干净城市”工作启动以来,大通镇党委政府以问题为导向,以群众需求为目标,以考核体系为标尺,巧妙“弹钢琴”、善于“奏和乐”,牵住“牛鼻子”、坚持“钉钉子”,用“党建引领文明创建”,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“大通体质”的城市精细化治理之路。
“敲门”工作法,
让垃圾去它该去的地方
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,我镇垃圾分类亭基本已实现全覆盖,但大多数居民依然习惯将垃圾装袋扔在楼下,垃圾丢包问题十分严重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大通镇探索性建立“党建引领文明创建”工作模式,成立以“两代表一委员”“五老”、机关党员干部、网格员、城管、保洁、居民等为主要力量的文明巡访团,通过“敲门”入户,耐心劝导,挨家挨户宣传文明创建的意义及垃圾分类的方式,让文明创建从“政府规定动作”变成“居民自觉行为”。
“精细”工作法,
让背街小巷靓起来
大通镇目前4个社区,共计有澜溪老街、二道街、大通农贸市场、光荣路、和悦路、民福邻里、大通美食城、梦苑菜市场周边等背街小巷87条,停车位830余处、公厕9座,餐饮商铺100余户、流动摊贩30余处。背街小巷贯穿居民出行、生活的全过程,是文明创建的难点、赌点,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点。针对背街小巷僵尸车长期停放、停车秩序混乱、餐饮商铺乱堆乱放、油污问题突出、私垦菜地等问题,大通镇持续开展“十乱”整治、“十小”行业提升、“私垦菜地”复绿、垃圾分类推进、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等攻坚战,抓好细节,提升颜值。
“六组”工作法,
让环境整治更有成效
结合“最干净社区”打造工作,大通镇创新性启动“大干十天 聚力攻坚 创建最干净小区”深度清洁行动,坚持“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、创建靠民”理念,统一思想,统一行动,一线指挥、一线推动、挂图作战。及时成立宣传劝导组、矛盾调解组、执法推进组、保洁工作组、巡回指导组和后勤保障组,针对环境卫生和创建工作重难点,循序推进、全力攻坚。其中,宣传劝导组负责开路、推动群众知晓,矛盾协调组负责协调、疏通群众思想,执法推进组负责执法、清除工作阻力,保洁工作组负责清洁、确保整洁卫生,巡回指导组负责监督、巩固工作成效。
“织网”工作法,
让城市治理入民心
把落实精神文明建设、“最干净城市”打造、志愿服务等工作与小镇高质量发展同部署同推进,强化“一盘棋”思想,突出抓民生工程、抓民心工程,整合区域内党群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医院、警务室、养老院、银行、学校、农贸市场、快递驿站、妇女之家、阅读点、复兴少年宫等服务场所和服务功能资源,编制服务“一张网”,打造“15分钟”生活服务圈,为居民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。
“最干净城市”打造工作是国家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的延伸,是持续深化文明实践、文明培育、文明创建的具体举措,靠的是用心、细心、真心,想做、敢做、勇做,靠的是守正笃实、久久为功,只要从群众角度出发,任何“小事”都是为民谋幸福的“大事”!